相差半世纪的忘年之交—我与季羡林老师的邂逅
我与季羡林老师的邂逅,可以说是误打误撞。1998年北大庆祝百年校庆,时任校长陈佳洱教授来港邀约午膳,席间我欣然答允捐赠一百万元,用作维修北大古楼。俟後我造访北大,故友赵恩普老师带领我在北大游览。我们走到外文楼门口,我看到外文楼有点破旧,便与赵老师说:捐款就用作维修此楼吧!那时我对东方学系及季老毫不认识。 1998年五月五日,北大为了感谢我对北大的支持,在外文楼举行表彰仪式,由原校长吴树青老师授予我「北京大学教育贡献奖」;季老也同时出席,授予我「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」及一套「东方文化集成」丛书。就是这样开始了我与季老往後十年的交往。 回港以後,查阅季老的著作及生平,始知老师学问博大精深,我是巧遇这位「东方文化巨人」! 及後我在北京多次造访朗润园 (季老在北大住所),与季老天南地北,无所不谈。季老更授予我「东方学研究院」名誉顾问及「东方文化集成」顾问;也是这样开始了我对东方学系的学术会议及出版的长期支持。 季老对我爱护有加。1999年南京大学有一座楼冠名为「健忠楼」,季老欣然为我题字: “健忠楼 季羡林题 ”。他告诉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为建筑物题字;对我来说,这样的光荣是万金难以置信的!(往後第二个是林毅夫教授找季老为北大 “万众楼”题字) 能两次为季老大寿出资祝贺是我的福气。2001年季老九十大寿、2006年九五大寿,我都有幸能为出资贺寿,并举办东方学国际学术会议。虽然每次花费不多,约三十万而己,但对我与季老的忘年之交却留下美好的回忆。 在我和季老的多次对谈中,最使我感动的是他忆述他在德国留学的小事。那时季老师追随西克教授学习吐火罗文。每次下课,季老师都坚持送西克老师回家,走过满是积雪的十里长街。这种维护师匠的心意和师弟不二的精神,正是薪火相传的精髓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