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For more information, please contact morningsun.kc@gmail.com

相差半世纪的忘年之交—我与季羡林老师的邂逅

  • October 7, 2018

我与季羡林老师的邂逅,可以说是误打误撞。1998年北大庆祝百年校庆,时任校长陈佳洱教授来港邀约午膳,席间我欣然答允捐赠一百万元,用作维修北大古楼。俟後我造访北大,故友赵恩普老师带领我在北大游览。我们走到外文楼门口,我看到外文楼有点破旧,便与赵老师说:捐款就用作维修此楼吧!那时我对东方学系及季老毫不认识。   1998年五月五日,北大为了感谢我对北大的支持,在外文楼举行表彰仪式,由原校长吴树青老师授予我「北京大学教育贡献奖」;季老也同时出席,授予我「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」及一套「东方文化集成」丛书。就是这样开始了我与季老往後十年的交往。   回港以後,查阅季老的著作及生平,始知老师学问博大精深,我是巧遇这位「东方文化巨人」! 及後我在北京多次造访朗润园 (季老在北大住所),与季老天南地北,无所不谈。季老更授予我「东方学研究院」名誉顾问及「东方文化集成」顾问;也是这样开始了我对东方学系的学术会议及出版的长期支持。 季老对我爱护有加。1999年南京大学有一座楼冠名为「健忠楼」,季老欣然为我题字: “健忠楼 季羡林题 ”。他告诉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为建筑物题字;对我来说,这样的光荣是万金难以置信的!(往後第二个是林毅夫教授找季老为北大 “万众楼”题字)   能两次为季老大寿出资祝贺是我的福气。2001年季老九十大寿、2006年九五大寿,我都有幸能为出资贺寿,并举办东方学国际学术会议。虽然每次花费不多,约三十万而己,但对我与季老的忘年之交却留下美好的回忆。 在我和季老的多次对谈中,最使我感动的是他忆述他在德国留学的小事。那时季老师追随西克教授学习吐火罗文。每次下课,季老师都坚持送西克老师回家,走过满是积雪的十里长街。这种维护师匠的心意和师弟不二的精神,正是薪火相传的精髓。   季老师年事虽高,但记亿力仍然很好,言出必行,信诺必守。他与日本大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曾开始有一对谈录在进行中,後来一度中断;我与季老谈及此事,他说他一定会找时间完成这本书,不然就变成「池田先生的独谈录」了。季老师以古稀之年,终於完成极耗精力、他生平唯一的对谈录 ‘东方智慧之光’,真是不可思议!   2003年,季老师因医生的劝告,开始长住301医院。301医院是众所周知的领导人医院,没有预先安排是不能探病的。 2003年至2008年间,我能多次与季老师恳谈,友谊对话不辍,实有赖东方研究院的谌如老师不厌其烦为我安排,在这里要向他说一句:谢谢!   在多次医院的会面,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的夏天。那次也是谌如老师带我去301医院的。闲谈中季老师拿出一张纸送给我,上面写着: “弘扬东方文化 赠林健忠先生 季羡林 丙戌夏”。季老师并问我对「东方文化集成」有甚麽想法。我受宠若惊之余,一时无以应对。﹜今年季老遽然辞世,我与原伊朗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奕良老师同往八宝山赡仰季老遗容时,蓦然想起2006年那一刻,决定继承季老宏愿,为「东方文化集成」余下400本赞助出版经费,才是报答季老识荆最好的方法。 友谊常青,浩气长存;我谨以不登大雅之拙句,来表达我对季羡林老师无尽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:  …

寫在林燕妮小姐第一本散文集

  • July 3, 2018

2011年 在香港書展林燕妮小姐的簽名會上, 作為粉絲的我有幸與她合照。 我於1977年買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 懶洋洋的下午保存至今。 2018年林小姐去世 為了紀念她,並徵得她兒子的同意,我將懶洋洋的下午重版。 在林燕妮小姐第一本散文集「懶洋洋的下午」裏,她說電影「青春夢旅人」可說是陪著她成熟長大的影片;對我來說,林燕妮小姐這本書,也是陪著我成熟長大的散文集。我的童年在一個單親家庭的劏房長大,中學進入了皇仁書院,又是清一色的和尚寺。沒有零用錢可以買書,有空都在學校的圖書館把西遊記、三國演義、水滸傳、官場現形記、鏡花緣這些古典文學作品看完又看,滕王閣序等四六駢文背誦得瑯上口。但真正第一次接觸香港本土作家的文學作品,便是林燕妮小姐的「懶洋洋的下午」。我在文藝書局打書釘,把全本「懶洋洋的下午」都看完了,簡直有驚豔的感覺!內容豐富,包括了愛情、國際問題、香港時事……終於使我第一次掏腰包買書。1977年的$6,對我來說真是非常昂貴!盟、痴、緣、林燕妮談愛情、只讓我想著你、我學懂了愛、文理才女八十八、冥約、紫上行這些都是我喜愛的作品。除了「痴」被人一借不還之外,這些書都還在我的書架上。 上月從新聞中知道林燕妮小姐遽然辭世,真是天妒紅顏,令人惋惜!還記得 2010 年書展的時候,我慕名而至,請她簽名和合照,她也很大方地滿足了我這個粉絲的願望。為了紀念林燕妮小姐,我主動與壹出版有限公司的吳小姐聯絡,並徵求林小姐家人的同意,把林燕妮小姐的處女作再版。原版唯一的缺點是字體太小,相信我看完了這本書近視也加深了 50 度,真有「為伊消得人憔悴,衣帶漸寬終不悔」的感覺!所以再版時,我拜託壹出版有限公司務必用較大字體,方便閱讀。在打機與網絡文化變成主流的今天,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啟發一些像當年的我的青年,重新愛上閱讀。最後獻上不成規矩的輓句,以表達我對林燕妮小姐的敬意: 香江幸有燕妮出,風騷文壇四十年 林健忠於淺水湾畔 2018 年 7 月 3 日